止痛药OUT!“多喝热水”OUT!小小痛经,拿捏~
近日
脱口秀演员Norah几年前的表演片段
再一次被网友翻出来热议
这段以“月经”为议题的脱口秀表演
让女性网友们在捧腹大笑直呼过瘾的同时
也纷纷附议
月经给女人带来的不便
实在是太多太多
打开度娘搜索“痛经”
出现的相关词条
让我们意识到
原来“痛经”这个问题
一直在我们身边存在
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
每个月的那几天
痛起来就像白素贞喝了雄黄酒
一样生无可恋
今天
小编就跟大家聊聊这个
亘古不变的万年话题——
痛经!
痛经是什么?
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或痛及腰骶,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者,亦称经行腹痛。“痛经”在清代之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病名,古籍医书中零散记载有类似的描述,例如有“经行腹痛”,有“月水刺痛”,有“月水来腹痛”,有“经事欲行,脐腹绞痛”,以及“经痛”“经期腹痛”等等。
根据痛经发生的病因,痛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两种。继发性痛经大都继发于盆腔内器质性疾病,例如子宫内膜异位、子宫腺肌症、盆腔炎或子宫颈狭窄等。原发性痛经,俗语说的“功能性痛经”,是指妇女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。
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月经初潮2-3年青春期少女或己生育的年轻妇女。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。疼痛常在月经来潮前几小时或刚来时发生,可以持续数小时或48-72小时。疼痛程度也多变异,有耻骨上绞痛,可伴随腰骶背疼,疼痛放射至大腿内侧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头晕、低血压、面色苍白、出冷汗、乏力甚至昏厥,是青春期妇科常见病之一。
痛经作为妇科常见病、多发病,痛经发作反复,病程长,对妇女身心健康以及社会适应度带来一定的影响。
在痛经的治疗方法上,西医普遍只能对症治疗,利用止痛药等暂时止痛。而中医疗法,特别是针灸,治疗痛经疗效佳,副作用小,还能预防其发作,自古至今备受青睐,且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,针灸治疗或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显著,更重要的是,对于反复痛经的妇女,针灸治疗还能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。
痛经调理有妙招
要在日常调理中缓解痛经,要牢记以下六点:
一是解除思想顾虑。痛经患者应首先解除思想顾虑,解除其抑郁和焦虑,多了解心理卫生知识。对于轻症患者行经期间可卧床休息,下腹放置热水袋,使子宫肌松弛;尤其青少年女子,身体正处于迅速发育的过程中,往往由于学习负担过重,精神压力太大,容易导致精神不集中及情绪不稳定,使子宫不协调收缩。
二是少吃生冷寒性刺激性食物。月经期间如果不忌口,摄入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,容易导致血行受阻,继而引起或加重痛经。生理期间,生冷食物如冰凉饮料、凉拌菜、螃蟹、西瓜、橙子、梨子、黄瓜、苦瓜等都是不宜吃的。辛辣温热食物,容易加重盆腔充血、炎症,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,而使痛经加重。月经期间,女性不宜吃的刺激性食物有:辣椒、胡椒、大蒜、葱、姜、韭菜、烟、烈性酒及辛辣调味品等。
三是荤素搭配,防止缺铁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,对女性而言意义重大,铁不仅参与血经蛋白及多种重要酶的合成,还对免疫、智力、衰老、能量代谢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。月经期间,女性应注意荤素搭配,多补充营养,避免铁缺失。
四是注意保暖。中医认为,这种痛经多是寒湿凝滞、气滞血瘀、经行不畅,“不通则痛”导致的。现代女性热衷于性感的吊带、露脐、低腰、露背装,与痛经的多发有很大关系。除了痛经、经血紫黯、有时伴有血块之外,病人常伴有怕冷、无力、倦怠、食少、大便稀等症状。
五是适当运动。练习瑜伽,弯腰,放松等动作更能松弛肌肉及神经,且体质增强有助改善经痛。
六是及时就诊。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,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,防止细菌上行感染。患有妇科疾病,要积极治疗,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。(本报讯 瑞金市总医院妇幼保健院院区 朱丹 15779095102)